• <button id="cgnid"></button>
  • <rp id="cgnid"></rp><tbody id="cgnid"><pre id="cgnid"></pre></tbody>
    <dd id="cgnid"><pre id="cgnid"></pre></dd>
    1. <button id="cgnid"></button>
        <rp id="cgnid"><acronym id="cgnid"><input id="cgnid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

        5G基站達16.6萬座 江蘇數字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

        • 商洛在線
        • 2022-08-30 09:15:04
        • 來源:中國江蘇網

        我省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。去年,全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5萬億元、占全國11.8%,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.3%,兩化融合發展水平連續7年保持全國第一。

        8月12日,中共江蘇省委“中國這十年·江蘇”主題新聞發布會上,我省謀劃推動數字經濟的路徑和藍圖進一步明晰,提出力爭到2025年,我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3.5%左右;2035年,我省數字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。

        推進產業數字化,

        引領傳統企業“踏云而上”

        實時采集機床數據、構建設備畫像、生產過程透明化、自主識別故障、能耗分析……今年以來,江蘇泰隆集團依靠徐工漢云提供的機床數據采集分析系統,從“減速機老廠”蝶變為“現代智能工廠”,設備利用率提高了3.6%,計劃達成率提高了8.3%。

        “這是徐工為我省中小企業提供‘數字解決方案’的一個生動實踐。”徐工漢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啟亮介紹,當前該平臺已實時連接全球100多萬臺制造設備,構建了20個行業產業鏈平臺,助力7萬家企業“上云”。

        中小企業的“數字化”轉型并非一蹴而就,破解部分企業“不想轉”“不敢轉”“不會轉”的問題,既離不開相關部門的政策引導,也少不了龍頭企業的引領示范——

        “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我省加快數字經濟的主戰場和重要引擎。”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謝志成表示,我省重點以兩化融合為主線,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,包括連續6年舉辦世界智能制造大會,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、標桿工廠和“互聯網+先進制造業”特色基地創建等,各方面工作成效顯著。

        一大批企業“踏云而上”,與產業數字化“雙向奔赴”。目前,全省有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38家,9家企業獲評首批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,“上云”企業累計達38.2萬家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已有2.2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啟動實施改造,江蘇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5.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實施智能化、數字化改造。

        加快數字產業化,

        握牢核心技術這一“定海神針”

        隨著“數字經濟”深入發展,產業界早已在實踐中認識到,數字化不僅僅是把數據搬上“云”那么簡單,還需要通過數字技術,處理、激活、應用海量數據。

        數據和技術,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要素,也是數字產業化的基石。作為數字科研專家,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高通量計算研究所所長范東睿,帶領院所上下將這兩個關鍵生產要素牢牢握在手中。“今年,我們把研發重點放在高通量車規級智能芯片的研制上,力爭突破離散訪存數據收集等關鍵技術,為智能車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。”范東睿說,高通量所與國內一家頭部車企已達成創新合作,計劃打造車規級通用芯片、無人駕駛系統、無人駕駛網聯車三大閉環產業,服務智能網聯車最為核心的市場需求。

        有了核心技術這一“定海神針”,近年來,一系列數字產業化實踐在江蘇激蕩起“朵朵浪花”。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,牽頭承擔國家6G總體技術研究任務;預研建設信息高鐵綜合試驗設施,為“東數西算”國家樞紐節點提供跨域算力調度支撐;成功獲批國家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,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、光電等細分領域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布局建設,形成吸引各類創新要素的“強磁場”。

        “下一步,圍繞提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能級,科技系統將著力推動平臺、基地、資金、人才等要素一體化配置,助推我省數字產業快速發展。”省科技廳廳長王秦表示,一方面,聚焦前瞻布局,強化核心技術的協同攻關,通過揭榜掛帥、賽馬制等方式,構建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,共同推動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第三代半導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,促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持續涌現;另一方面,聚焦戰略急需,強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創新,在科技成果轉化專項中設立“數字經濟”專題,帶動集成電路、移動通信、物聯網等重點產業整體創新能力持續提升。

        筑牢數字新基座,

        賦能城市“高效治理”

        包括5G基站、大數據中心、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數字基礎設施,如一條條“高速通道”,助力我省數字經濟快速發展。我省大力推動能源、交通等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升級,加快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,今年7月底5G基站達16.6萬座,實現各城鎮地區全覆蓋。

        “政策加持下,‘新基建’已從‘可選項’變成了‘必選項’,推動構建更開放、更協同的新生態。”南京數字經濟科技學會理事長、南京郵電大學數字經濟研究所所長姚國章教授說。

        走進徐州市公路路網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,只見大屏幕上實時播報路網信息,全市各條國省干道路況清晰可見……智慧路網云控平臺建設是徐州交通運輸數字新基建項目之一。項目責任人介紹,5G基站建立后,平臺實現了公路智能監測、協同指揮調度和公共智慧服務的“一張網”格局,集數據存儲、處理、服務為一體,提升了交通部門的管理效能,也為應急行動爭取寶貴時間。

        新基建重塑行業價值,也在激發新的“生產力”。在常州新北農業產業園,豐疆智能軟件科技公司研發的“智慧農機平臺”,讓種糧變得輕松、便捷。農田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平臺制定生產計劃。農機手可以根據田塊的“數字地圖”查看作業動態、農機位置、農技作業路徑,在田邊或后臺遙控操作農機。數字農業賦能下,2021年,園區糧食種植面積同比增近40%。

        得益于5G運用的風生水起,數字經濟已從“概念”變為“主流”、從“潛能”變為“賦能”——購房提取住房公積金,通過“蘇服辦”APP“零材料”申請,10分鐘公積金到賬;出門辦事需要停車,點擊城管部門打造的停車類APP,附近泊位信息一清二楚;發現問題、遭遇不公,打開12345政務熱線小程序就能上傳訴求……不斷改善的民生福祉成為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的生動注腳,城市“高效治理”之路越來越清晰。

        近年來,江蘇制定實施數字政府建設22條意見,扎實推進“一網通辦”“一網統管”,并著力打造“蘇服辦”,目前已匯聚各類政務事項190萬項,92.5%的審批事項可網上辦理。

        “所當乘者勢也,不可失者時也”。熱潮涌動的數字經濟,正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動能。(記者 王夢然)

        標簽: 產業數字化 數字經濟 傳統企業 集成電路

        ?

        推薦More

        天天夜夜人人
      1. <button id="cgnid"></button>
      2. <rp id="cgnid"></rp><tbody id="cgnid"><pre id="cgnid"></pre></tbody>
        <dd id="cgnid"><pre id="cgnid"></pre></dd>
        1. <button id="cgnid"></button>
            <rp id="cgnid"><acronym id="cgnid"><input id="cgnid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